精簡每次訓練與設置

在開始開發初學者專用的肌力與循環訓練 Go 系列時,我們的目標並不只是要改善既有的器材。我們希望設計出極為精簡,而且易於使用的全新系列。
我們能如何打造精簡的肌力訓練設計,實現需要最少的調整,而依然能照顧到不同體型使用者的需求?

迎接挑戰

在考量了來自健身中心業主、教練、維修技術人員與實際使用者的全部回饋意見後,我們就知道要提供的肌力訓練器材必須沒有傳統設計的障礙。
undefined

調整正確的阻力

我們先試驗了彈力帶阻力,但彈力帶的快速彈回作用可能會造成使用者受傷或機器損壞,特別是當初學者在使用時。液壓系統很難精確地操縱阻力,並會限制速度、減慢回送速度,以及讓重複性變得複雜。更重要的,以上兩者都無法提供對抗重力的舉重感受。

測試與重測

在開始製造樣品時,我們集結了廣泛多樣的使用者來測試原型。觀察使用者能多容易上手及離開器材,對我們很重要。我們也想查明使用者能否在只獲得少許,或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就開始健身。

諮詢循環訓練

我們也接洽了關鍵顧客,以瞭解本系列能如何作為循環訓練使用。他們都相當驚喜,因為只要用一點點時間調整器材,任何人都能很快地進入循環訓練,並在更少的時間內展開全身運動。

我們的創新

我們知道必須著重在生物力學、人體工程學及純粹的機械面向,才能觸及重點。唯有如此,我們的設計工程師才能盡情發揮想像力,打造出 Go 系列的第一個數位草圖。
undefined

感受真實的重量訓練

Go 系列運用了和更進階重訓器材相同的阻力技術,以模擬對抗真實重力的舉重感受。這提供了和其他肌力訓練器材更一致的經驗。這也代表當使用者達成最初的目標時,就能為進入下一階段的肌力訓練充分做好準備。

最少調整

透過開發中性位置的長握把以及將座椅延長,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在使用時就不必再調整座椅了。在坐姿划船訓練,我們設計了有角度的長握把,並增加多個腳踏位置,進而能去除胸墊與座椅調整,因此幾乎每個人都能直接坐下就開始運動。在二頭肌彎舉訓練,我們打造了一個清楚的中心點,以提供最佳的手肘對齊位置與舒適度。

易於上手使用

透過來自健身場所的直接回饋意見,我們知道 Go 系列特別受到初學者、年長者與體能失調使用者的喜愛。藉著插畫式訓練標示牌與最少的調整,幾乎人人都能不用任何額外指導,就能有效使用器材。

undefined

省空間設計

本款器材體積精巧,並且超乎預期地輕量,因此要將完全組裝好的器材搬到測試地點的二樓,同樣是不可思議地容易。只要 10.5 x 18.5 英呎的空間就能容納全部 10 個器材,因此也更易於打造出專門的訓練區,以及將本款器材安排在循環訓練中。

簡化維修

我們甚至找到了方法能簡化維修與保養,盡量減少使用者的停機時間。彈簧式導桿不需使用任何工具,就能輕鬆、迅速地拆下,而且金屬護罩極容易裝卸,可快速清潔。

可靠的性能

我們遵守 EN957 與 ASTM 器材安全標準,使用先進製造技術開發一系列肌力訓練器材,並如同我們打造的所有產品,皆經過徹底檢查及嚴格測試。

精簡的優點

我們的顧客熱切渴望為剛接觸肌力訓練的使用者提供精簡的系列,並且是為滿足其獨特需求而設計。當然,多數使用者甚至不會注意到加在全新肌力訓練器材系列中的創新之處,因為他們都直接坐下就開始運動了。而這正是精簡的優點。